wbg logo

传媒扫描

7月3日湖北日报:拈花笔端观世界-植物科学画呈现植物的生命律动

  整个6月,以“品鄂风华——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为主题的LIAN博物绘画巡展2020湖北特展,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展出,国内外48位优秀博物画家的82幅植物科学画作,聚焦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特别是湖北特色(野生)植物。近日主办方宣布,特展将延期至7月12日。 

  科学与美不可偏废 

  本次展出的植物科学绘画,属于博物绘画中的一种。博物绘画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等自然物实体为描摹对象,通过人工技巧展示图像化自然世界的一类绘画,反映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图(月季  陈小芸  绘) 

  “科学性是植物科学画的第一追求。”630日,武汉植物园标本馆馆长胡光万研究员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揭示了植物科学画的作用。 

  胡光万介绍,新命名的植物正式发布时,需要文字描述和模式标本,在文字描述部分,一般配有植物科学画展示该植物的特征,“准确地描绘这个物种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有鉴别这种物种的功能,看到图就知道这种植物是什么样。”胡光万说,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上,有些植物标本不适合长期保存或者当时作者没有引用模式标本,这时候植物科学画甚至可以起到充当模式标本的作用,需要比对时“按图索骥”。 

  “标本被压得平平的,植物科学画让植物又‘活’过来了。”胡光万认为,植物科学画还原了植物生动的姿态,挺拔或摇曳,艳紫或明黄,作者对植物姿态的重现,对光影明暗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然的理解。 


图(猕猴桃  张磊  绘) 

  此次展览里有一幅猕猴桃作品,呈现了37种猕猴桃,作者是我省的张磊。629日,张磊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创作过程:“选择画猕猴桃,是因为全世界猕猴桃的故乡在湖北宜昌。我小时候跟外婆在村里生活,经常到山上摘果子吃,野生猕猴桃我常吃,还有树莓、野生板栗等等,这些味道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我希望每一次的创作都表达我生活过的印记,我想把童年味觉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张磊到武汉植物园观察了很多次猕猴桃,起初打算画50多种,“但最后我自己拍的和书上找的资料整理到一起只有37种。我想这次能够向公众展示更加全面的猕猴桃物种,最后画作上有果实、叶和花。”在创作过程中最让张磊头疼的花、果、叶的比例,她一个个查找资料对比,“我是一手拿尺子,一手拿颜料完成的。” 

  “在我看来,植物科学画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物种在大自然中的真实存在,其次是绘画过程中的比例和结构、色彩和细节处理都要尽量准确;而艺术性则是在空间、层次和构图,色彩与质感的表达上给人以美感。不是单一的艺术或者科学制图,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创作出一幅完整的植物科学画。”这是张磊的创作心得。 

  植物也有左撇子吗 

  张磊进入植物科学画领域非常偶然,学设计的她说:“一聊到科学就是刻板的、难懂的,但是植物科学画恰恰是以非常美观易懂的形式去解释植物界的科学。” 


图(鸠鹚甜柿 叶彩华 绘) 

  作为植物学者,胡光万认为科学加上艺术的组合,植物科学画是一扇容易开启的门,通往迷人的大自然,能让人们,特别是小朋友很容易学会观察、学会寻找规律,“这是进入科学研究的最初路径。”     

  张磊听北大博物学文化研究学者刘华杰教授的讲座,刘教授提到植物中“左撇子”少。“这里的‘左撇子’即讨论植物茎的旋转方向。”张磊解释说,“向左旋转的就称之为左手性,反之就是右手性。我们在生活中很少会去观察植物的茎,在刘教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会经常去观察这类旋转的方式,其实也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向右旋转,也有向左旋转和中性的。比如,当松果的松籽掉落后,剩下的鳞片多呈四边形,称之为鳞盾,排列有序,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如果用科学画的形式艺术地呈现出植物中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我想会吸引更多的人去观察它们,并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 

  鹅掌楸的大陆漂移证明 

  此次特展汇聚了大量湖北特色植物,胡光万特别提示大家可以关注一幅鹅掌楸作品。 


图(亚美鹅掌楸  曾孝濂  绘) 

  鹅掌楸又称马褂木,此次展出了中国博物绘画界泰斗曾孝濂先生的一幅《亚美鹅掌楸》,“正好反映了太平洋两岸物种的起源与进化。”胡光万为记者解读了这幅画:“鹅掌楸目前主要分布中国和美国,太平洋西岸的中国鹅掌楸叶片有四裂,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鹅掌楸在叶片基部还有两个小裂。这幅画上的鹅掌楸叶片既有四裂的也有六裂的,是杂交的鹅掌楸。杂交成功说明这两种鹅掌楸是同一祖先,大陆的漂移让它们在不同的大陆向不同方向进化,但同一起源又让它们有很好的亲和性,容易杂交产生新的后代。” 

  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张磊认为,植物科学画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让公众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环境,“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就有一个展厅,用科学画的形式将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物种呈现在公众眼前,留下它们生活过的‘印记’。”(原载于《湖北日报》2020-7-616版)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07/03/content_37994.html 

    

科普开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