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601期:荷花竞相开,风姿曼妙何田田

  早在1亿多年以前,陆地上被水覆盖的区域就出现了一种植物,并且开始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这就是莲。 

  莲,有藕花、芙蕖、菡萏等俗称和雅称,是我国最具特色、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水生经济作物。莲又有藕莲、子莲和花莲之分,藕莲与子莲具有食用价值,花莲常常成为人们寄情言志的意象之一。 

  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必须临水而居,逐草而徙。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莲的花粉化石,经检测至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也有记载:“彼泽之彼,有蒲与荷”。莲不仅因其实用性进入人们的生活,更以其清雅绰约的风姿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道美景,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经久不衰的“选题”。 

  1951年,辽宁的普兰店出土了古莲子,老一辈园艺家运用园艺技术,通过精细培育,使得‘中国古代莲’重获新生。195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得5颗‘中国古代莲’莲子,并成功将其繁育出苗,至此,武汉植物园开始了连续长达63年的全面系统研究。 

   

  ‘中国古代莲’ 

  古莲子重获新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沉睡千年的古莲子可以重获新生呢? 

  这与莲的种子结构是分不开的。莲子的外表皮非常坚韧,表皮下有一层厚密的栅栏组织,形成了一个“密封舱”,保护种子内部不被腐蚀。如果种子内部有足够的水分做支撑,莲子就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生命力。 

  另外,泥土中的温度比地面空气的温度低,且温度比较稳定,有利于种子在这种条件下长期保存其生命力。此外,莲子的胚芽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长期为莲子提供营养。 

  莲野生种质资源和原生栽培种收集 

  1977年起,武汉植物园开始系统地在全国乃至全球调查、收集保育莲野生种质资源和原生栽培种。当时共收集保存国内莲野生种质资源和原生栽培种57份,包括‘石家庄白莲’、‘玄武湖红莲’、‘月牙泡莲’、花色特异的‘大洒锦’和‘小洒锦’、花瓣特别多的‘千瓣莲’和‘宜良千瓣’、高大株型的‘普者黑白莲’和‘普者黑红莲’。目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保存国内外原生(野生)资源220份,位于莲野生资源储备量首位。 

  1982年,武汉植物园黄国振研究员通过对莲的花朵结构、雌雄蕊成熟时间及昆虫授粉特性的观察,提出莲“杂交不去雄”理论,开始启动大量组合的杂交育种,迎来了莲新品种培育的春天。目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收集和保存有国内栽培品种579份,培育新品种数量已达213个。 

  秋天也能盛放的荷花 

  2009年,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专家刘艳玲、徐立铭等人以泰国热带莲种质为母本、中国温代莲种质为父本,开展了大量的杂交组合;之后,经过子代或多代自交和回交,首次成功选育出突破了夏季赏荷的季节限制、花期由3个月左右延长到5到6个月的“秋荷”品种。如果你在11月中旬左右来到武汉植物园,依然可以看到“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美丽景象。 

  瞧瞧下面的秋荷你见过吗? 

   

  品种名:提灯赏月 

  简介:形如灯笼,精巧典雅 

   

  品种名:秋牡丹 

  简介:形似牡丹,色泽介于淡黄与浅绿之间 

 

  品种名:赛凌霄 

  简介:红色重瓣,花瓣数一般可达200-300片 

   

  品种名:早白雪 

  简介:花色纯白,中心一抹绿意 

   

  品种名:秋三色 

  简介:花色在阳光下呈现黄、白、红三色 

   

  秋荷‘秋三色’的大田景观图 

  截止目前,武汉植物园共选育20余个长花期“秋荷”系列新品种,‘秋艳’、‘秋星’等15个秋荷新品种已在IWGS国际荷花网进行了新品种登录认证。 

  荷花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荷花育种人逐渐开始将传统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等新技术相结合。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莲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与分子机制解析,先后绘制出亚洲莲和美洲黄莲的莲基因组参考图谱,构建了第一张莲遗传连锁图,率先开展了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花期、花型)、莲子品质(可溶性糖和淀粉)、药用成分(类黄酮和生物碱)的遗传学研究,开发了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的功能标记。 

  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科研团队负责人杨美说:“大家以为,荷花生于水,长于水,肯定可以完全适应水生环境。但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水生植物,莲其实很‘怕’水,它对完全水淹的耐受性比较低,中位致死时间只有10天左右,大大低于其它水生植物40-100天的水淹致死时间。诸如此类的研究能够为日后耐水淹莲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