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园首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身处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武汉植物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院党组总体安排,统筹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围绕“率先行动”计划和“一三五”战略重点,全园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表彰先进,激励全园职工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现授予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科组、湿地生态学学科组“优秀科研团队”称号;授予综合办公室、科研计划处“优秀管理团队”称号;授予刘文治、石涛、陈长丽、赵鑫“明星员工”称号。
在服务中奉献,在奉献中闪光!
发布时间:2021-03-04 来源: 【字号:  

  科研处主要承担我园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各级各类各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平台管理、国际合作与外事管理、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院地合作、知识产权管理、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申报、实验室、温室及试验用地管理、试剂采购与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学会管理、综合统计、科技档案等管理工作。

  在园领导和各中心、学科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园科研管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项目组织、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知识产权贯标、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科研处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集体;每年都被为武汉市统计先进单位;自2016-2020年连续五年荣获武汉植物园“优秀管理团队”称号。

   一、 规范制度建设,服务科研工作

  建章立制是2020年度我园知识产权贯标的一项重点工作,科研处人员通过仔细梳理,形成了26个贯标体系文件(其中沿用10个、新增12个、修订4个)。新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知识产权评估备案管理办法、专利分级管理办法、知识产权内部检查监督控制程序、知识产权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等系列体系文件,贯标制度建立,使武汉植物园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二、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2020年度围绕“十三五”期间的“一三五”创新目标,完成了全部目标任务,并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圆满通过了“一三五”规划验收;组织召开了院重点实验室层面的“十四五”规划编制研讨会,广泛听取相关建议。

  大科学装置平台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作物表型组学(神农)研究设施”国家十四五完成了立项申报;依托作物表型组学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湖北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300万元的支持 ;完成了2021年湖北-NSFC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指南作物表型组部分编写任务。

  顺利推进了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综合大楼建设,并完成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台站在湖北省年度考核中为优秀等级,获得后补助50万元。参与建设的神农架野外台站评价获得良好,获后补助经费30万元。向河南省科技厅提交了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申请报告。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工作稳步开展,组织了高端学术交流5期,参与人员达600余人次。来自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及相关领域7位知名专家学者受邀与我园师生开展交流,使我园师生及时了解了研究前沿,启发了思路,在全园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氛围。

  三、注重科研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持续稳定

  为了加快科研发展,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本年度新部署1项引进海外科技人才计划。截至2020年我园已累计部署了21项科技骨干人才计划,并有20人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

  2020年度新增科技项目58项,落实合同经费7300万元。到位科研经费7000万元。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经费408万元;院STS计划4项,总经费1035万元。各类项目按计划实施,进展良好。

  国家基金项目组织方面,2020年度共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项,获资助19项,直接经费资助总额1268万元。其中,面上项目获资助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4项,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地区联合基金项目1项,连续三年获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在研项目均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获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多年来,科研处对结题项目及时清理、并整理归档。保证了科研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了其对今后的查考利用价值。

  四、知识产权管理日趋规范,科研产出质量持续提升

  本年度科研处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关于贯彻《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按计划圆满完成了知识产贯标各阶段体系构建流程。在实施过程中,科研处牵头组建了一批知识产权所级专员队伍,成立了贯标工作组,深入落实标准中的各项条款,确立了“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制定了系列程序文件,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全面提升了我园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我园署名发表的各类论文284篇,其中SCI共收录论文249篇,TOP30% 以内157篇,其他SCI 92篇,CSCD29篇,其他论文6篇。共发表第一作者或最后通讯作者SCI科研论文194篇,其中影响因子9以上论文8篇,(其中2篇为共同第1作者,1篇为共同通讯作者);影响因子>5,<9论文31篇;TOP5%(不包括上一级的论文数,下同)论文3篇;TOP10%论文9篇;TOP30%论文48篇;其他SCI论文75篇。著作4部,地方标准实施14项,专利授权14件,专利申请21件;品种保护申请8个,品种保护授权5个。

  在深入开展标准化战略方面,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上成效显著。2020年度我园主导制定了两个湖北省地方标准《植物环境教育体系评价规范》、《植物园专类园设计规范》经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分别于2020年8月和9月正式发布为湖北省地方标准,两项标准分别于2020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正式实施;我园主导制定的《昭通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12个昭通市地方标准经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20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于2020年11月30日正式实施。本套技术标准体系将昭通猕猴桃生产技术、苗木繁育、土壤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纳入体系范围,适用于昭通市范围内猕猴桃生产和管理技术。

  五、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及科技扶贫显成效

  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任务需求,猕猴桃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累计建立24个核心示范基地,新品种推广面积40万余亩,技术辐射200万亩,累计带动20万人脱贫。继续做好弘光专项“高端品牌猕猴桃”项目推进,新增4个猕猴桃技术合作协议,3个品种授权开发协议。与地方签定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0个,合作经费1227. 1067.19 万元。

  六、深化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0年度继续加强与非洲地区、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等方面的合作,获批2项国际人才计划项目。以中-非中心工作基础为核心,积极推动科技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建设,作为核心参与单位获批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非创新合作中平台建设”,以及2项湖北省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合作举办“2020丝路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长江委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所举办“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培训班”,均取得良好效果。积极争取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软课题项目支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写《非洲重点国家国情及创新能力咨询报告》,以供相关单位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更高效的开展在非工作。

  七、省市植物学会工作显成效

  一是人才推荐(4位):分别向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人选、中国植物学会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妇女人才促进会会员、省科协学会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各1名。

  二是科普宣传:推荐第二届中国植物学会“绿叶科抖”科普参赛视频作品24部,已获奖修改4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