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园首页
2017年,武汉植物园全体职工紧紧围绕“率先行动”计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2017年度工作目标。为表彰先进,激励全园职工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现授予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合成生物学学科组“优秀科研团队”称号,科研处“优秀管理团队”称号,闫娟、何冬丽、李震、余泉“明星员工”称号。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基础研究为先导,攻克猕猴桃产业技术难点,培育了系列猕猴桃新品种,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领导的关怀下,本课题组全体同仁携手努力,荣获2017年度“优秀科研团队”荣誉称号。 

   一、科研工作 

     2017年度围绕猕猴桃资源收集评价、网状进化、果实品质、性别调控以及病虫害鉴定防治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科研成绩: 

  1. 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育种利用。通过与各地合作项目的开展,赴辽宁丹东、山东泰山、云南屏边、浙江泰顺等地进行资源考察,调查引种东北及山东软枣资源30余份,引种中华、中越、黄毛、毛花等野生资源20余份,丰富了国家资源圃的种质,完成了保种项目任务。对前期获得的3万余株种间种内杂交后代开展全面鉴定,今年有3000余株开花结果,其中1633株雌株,对其开花和果实进行系统评价,筛选优良种质200余份;同时对前2年鉴定为优良种质的品系8个年初高接回植物园内,作子代鉴定。并对前期多年鉴定的3个优良品系‘RC197’、‘红花金果’、‘绿珠’申请新品种保护,其中双抗砧木RC197的选育是我们在品种选育上一个新的突破。 

  2. 解析猕猴桃网状进化。以猕猴桃25个主要物种为研究材料,通过重测序分析,发现猕猴桃物种间杂合出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了猕猴桃的物种形成及模式,确定了11种猕猴桃祖先种。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意大利乌迪内大学等合作,共同完成猕猴桃基因组组装。将红阳猕猴桃基因组中未组装的164Mb scaffold分配到染色体水平,完成人工基因注释,校正红阳基因组注释错误。发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存在复制现象,分析了染色体之间的共线性关系 

  3. 定位果实品质相关位点。收集山梨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杂交群体的数据,对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开发能对上述果实性状进行筛选的标记。对74份野生资源和栽培品种进行糖酸组分的测定,发现栽培种的各项糖酸组分含量的均值高于野生资源,而糖酸比趋于接近。通过研究相关性分析,发现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显著正相关。 

  4. 采用转录组测序发方法,分析了猕猴桃雌雄花的转录本差异,检测到一系列跟性别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的猕猴桃性别分化机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开发了69对毛花猕猴桃微卫星分子标记,并用于毛花猕猴桃及其近缘种的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这些分子标记能够应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居群遗传学研究,并为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基因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5. 猕猴桃病害研究。以全球收集到的80Psa菌株为材料,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首次揭示了全球Psa起源于日本和韩国,及其从野生软枣猕猴桃迁移至栽培中华猕猴桃并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过程。对收集自贵州、陕西、四川、安徽及湖南等12个猕猴桃主要栽培地区的果实样本进行了全面的病原菌鉴定分析。首次确定拟茎点霉菌是中国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盘多毛孢菌、链格孢菌是次要病原菌,不同地区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为后期的抗性机理研究、抗病品种选育及防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科研产出 

  本课题组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2017年度在New Phytologist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DiseaseTree Genetics & Genomes等杂志发表SCI研究论文16余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8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出版中英文专著15600万字,2017年出版学术论著《猕猴桃研究进展VIII》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其中获授权16项,受理16项。2017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0项。近五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项,审定新品种8个,2017年获新品种保护2项。 

   三、奖励及效益 

  近三年连续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共计3项,其中农业部的神农科技奖于2017年获得。鉴于突出的研究成果,钟彩虹研究员获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湖北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多省市及国内外企业的多渠道、持续性资助共计34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目前,“意大利金桃公司”、“联想佳沃”和“阳光味道”等国内外企业在意大利切塞纳、中国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累计推广金艳、东红、金圆等专利新品种30余万亩,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3余亿元。项目成果推动了中国猕猴桃提质改造,吸引了一批著名猕猴桃企业(佳沃、阳光味道等),催生了4个著名猕猴桃商标,占据了我国猕猴桃的中、高端市场,彻底改变了国内外猕猴桃产业格局。 

  四、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 

  本课题组正式员工20名,其中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5名。课题组5名成员分别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开展为期1年的公派访问。 

  2017年度钟彩虹研究员受邀参加第九届国际猕猴桃研讨会,做大会主题报告;3名团队成员分别做小组口头报告。国际学术交流不仅开阔学术视野,而且展示了我园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拓宽了进一步合作的空间。目前,本课题组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已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