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度明星 返回中科院武植物园首页
2016年,武汉植物园全体职工紧紧围绕“率先行动”计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2016年度工作目标。为表彰先进,激励全园职工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现授予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合成生物学学科组“优秀科研团队”称号,科研处“优秀管理团队”称号,闫娟、何冬丽、李震、余泉“明星员工”称号。
在服务中奉献,在奉献中闪光

  武汉植物园科研处主要承担园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各级各类各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平台管理、国际合作与外事管理、中非中心管理、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院地合作、知识产权管理、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申报、实验室、温室及试验用地管理、试剂采购与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学会管理、综合统计、科技档案等管理工作。 

  近年来,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园各中心、各学科组和全园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植物园科研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积极认真完成国家、院、省、市和地方部署的各项任务,在国家和省级项目申报、立项、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地合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为武汉市统计先进单位,2016年度科研处荣获园“优秀管理团队”称号。在科研管理方面得到了各级各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规范制度建设、服务科研工作 

  科研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支精干团队,为了更好的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争取更多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激发全园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近三年科研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同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创新单元及科研人员管理办法》、《武汉植物园野外科学考察科研活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武汉植物园科研外协经费管理暂行规定》、《武汉植物园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武汉植物园学术论文发表管理暂行办法》《武汉植物园科研产出奖励办法》、《武汉植物园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文件。 

  制定完善了实验室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完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危废品仓库管理办法》等办法的制定。 

  通过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工作各方面有章可,同时科研处也本着“以服务科研为宗旨,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原则,将科研管理做到了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二、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强化科研过程管理 

  为了加快科研发展,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2016年度植物园部署了七项科技骨干人才计划, 2011年来有10人次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目前各项目进展良好。经过科研处和科研人员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016年度争取项目总经费达8781.456万元,到账科研经费7655.5万元。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3项,5项课题和子课题合同经费为1230.3万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获直接经费904万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水质保障技术与示范”项目获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支持1500万元;《肯尼亚植物志》编研获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项目支持1000万元。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物群落环境调查获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支持1089万元。截止目前承担经费1000万以上项目和课题已达5项,所有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科研处对每个结题项目及时清理整理、归档。保证了科研材料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其对今后的查考利用价值。 

  三、加强科研成果管理,注重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 

  2016年度科研处组织并获得“猕猴桃育种创新及产业化应用”中科院科技进促发展奖。参与申报2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2015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湖北省科技奖励二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016年经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发表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159篇,专利申请38件,是历年来申请专利最多的一年,同比增长158%专利授权9件,专著2部。获植物新品种权5个。 

  以专利品种猕猴桃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获产业化的推广实施,2016年度与云南省亿满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邵武市农业局、丹东市北林经留有限公司农业研究所、水城县宏兴绿色农副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和企业签订了‘东红’、‘滿天红’,‘猕枣1号’、‘软枣’、‘金艳’品种许可协议7项,合同额为1576万元,科研处对每份技术转移合同都及时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办理免税。为学科组节省了近百万元的税款。 

  科研处利用一切有利机会,为园科研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在为本园获得显著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同时,极大的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为相关产业和所在领域的从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科研处协助三个院/省重点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完善,积极参与各实验室学术活动及重大项目组织研讨。20161月“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顺利通过了经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竣工验收。“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后,为工程中心争取运行经费108万元,保障了产业培育平台建设与运行。充分利用区域中心等平台,组织申报了各类平台项目,保证了“生物安全检测平台”、“植物功能基因高通量发掘”、“植物保育原理研究平台”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国际合作,做好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管理工作 

  自中科院成立“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来,植物园始终将对非科技合作作为全园的头等工作。在院领导、国际合作局等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2016年武汉植物园对非合作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 

  商务部援建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JKUAT植物园”基础设施顺利完成,并于2016926日在JKAUT校区内,由中国政府移交给肯尼亚政府;完成JKUAT植物园(含8个专类园)的苗木备置与栽植工作;完成六个专业实验室第一期仪器采购、运输、清关,安置调试等系列管理工作。 

  通过多渠道积极申报“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杰出学者”、“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国际博士后项目通过引进海外高水平科技人才来华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植物园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化进程。 

  2016年度共接待了来自美国、荷兰、日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0个国家的外宾16批共 31人次来访,办理因公出访手续33批次,63人次。科研处全程帮助出访人员及时办理任务批件、政审批件、因公护照和因公签证等手续,确保了科研人员交流任务和外事活动的顺利实施 

  六、开展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氛围 

  本年度邀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来植物园作学术报告,并经常组织开展磨山优青沙龙系列活动,举办了武汉植物园6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承办了武汉市科协第十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通过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了园内外广大科研人员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