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 心得感悟
支永威:国士无双——科学家是中国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0-07-21 来源: 【字号: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日益强盛的背后,有许多默默无闻,一生奉献的科学家们。他们虽没有明星的光鲜亮丽,但他们心中却有一个中国梦,一个科技振兴的梦,一个国家富强的梦。他们是国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说到脊梁,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学名脊柱,是身体的支柱,如屋之有梁,故称脊梁。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无法站立行走;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脊梁,那就不会蓬勃发展!那么中国的脊梁又是什么呢?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应该明白,国家的脊梁从不是靠大多数人支撑的,而是少数这样的英雄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有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有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有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他们赫赫而无名,他们是一群改变中国的平凡人! 

  1930年,一个小男孩出生在香港的一户中产阶级家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少年时沦为亡国奴的经历,让他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19岁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从华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他怀着“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开始了50多年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稻资源库。1983年,他又担任了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在任的13年里,他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但这之后的故事并没有顺遂完美,长期的劳累、奔波,蚕食了他的健康。2017年,罹患癌症的他自觉时日无多,便与夫人商量,决定将两人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用于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 

  这个人是卢永根,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稻遗传学家。他说,是党培养了我,把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位老院士还办理了遗体捐赠卡,希望自己身后将遗体无偿捐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他要做最彻底的无产者,活着的时候已经为科教事业奉献了所有的青春,即使死了,也要将自己的遗体作为对这个国家最后的贡献!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把自己深深嵌入在这个国家成长的年轮里。对他们来说,爱国便已经如血液一般成为他最真切的本能。 

  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太空的讯息。会议结束后,一个中年人激动地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提议。因为建造一台这样的射电望远镜需要多少人?不知道。需要多少钱?不知道。建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建造?不知道。不仅同事们不知道,就连这个中年人自己也知之甚少。他只是坚持,要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1994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概念正式提出,简称FAST。从此,这个中年人穿上绣着自己名字的工作服,和技术人员一起投身于FAST工程22年。他们要做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充足的资金可供使用。他们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在贵州黔南的山窝里为世人张开了凝望137亿光年之外的眼睛。2017915日,他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十天后,中国天眼FAST建成一周年。他这一生好像就是为了这事来的,殚精竭虑,以命相搏,一朝功成,他便走了。 

  他是南仁东,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天眼之父。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从低等生命演化成现代这样,出现文明,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南老先生终其一生向太空追寻,寻找答案。他想知道: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孤独?他想看到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一切,为此他愿意做奠基石,愿意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二十二年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眼睛,人类从此由井底迈向星辰大海。 

  2009年,面对祖国的召唤,一名教授毅然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到吉林大学任教。回国后,他意识到我国在地球物理领域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他争分夺秒的工作,经常是带病出差连夜赶路,还老是定最晚的航班。有几次他在办公室里晕倒了,太累了,结果他醒来以后吃点速效救心丸又继续开始干活加班,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拼命黄郎”。2016年底,他的身体给他发出了最后一次警告,那是在一次去成都的飞机上面他又忽然晕倒了,下飞机以后人们赶快把他送到医院,当时他人还昏迷者,但手里紧紧抱着一台电脑,他醒来以后第一反应就是看电脑还在不在。他看见那个电脑还紧紧地抱在手里面,就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给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就把电脑交给国家,这里面的研究资料非常重要。他在做手术的前一天,把自己的签名档给改了,说我可能要短暂失联一段时间。结果他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他叫黄大年,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推动我们国家对大地和深海的认识,追赶了发达国家20年的进度。他是一个每每听到《我爱你,中国》就泪流满面的男人,是一个使中国迈入“巡天探地潜海新时代”的男人,是一个能让美国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的男人。他在大学时代就曾宣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如今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誓言。 

  卢永根、南仁东和黄大年,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不惜做出伟大的牺牲。我就在想,我们国家事业要发展,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就是靠这么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们,不断传承下去的么。卢永根走了,留下880多万教育基金,支持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南仁东走了,留下了天眼,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看的最远的国家;黄大年走了,留下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助力于我国的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但他们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基金,是天眼,也不仅仅是科研成果,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心里的希望,是远方的梦想,是我们脚底下的这条路。 

  还记得孩童时代,科学家是大多数人长大的梦想,但慢慢的越来越少的人做这样的梦了,有的是梦想的遥远,有的是坚持的不易,有的是现实的打磨,而我很庆幸现在还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一名刚转博生,越来越依恋这个已经呆了三年的地方。喜欢冬赏腊梅夏观荷,四时风光各不同的植物园,喜欢谈笑有鸿儒,往来亦白丁的水生室,最喜欢引导我走上这条路的良师益友们——致力于科技扶贫的钟彩虹研究员,与湖北珍稀濒危植物打交道30年的江明喜研究员,潜心于水生植物研究的李伟研究员等等,我从这些老师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科研工作者的纯粹、热忱、探索和奉献,他们所象征的这个科学家群体正通过一点一点地努力,日复一日地坚持,推动着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他们应是吾辈青年所崇拜的榜样,他们才是中华民族最坚实的脊梁! 

(责任编辑:韩丽)
关闭页面
© 1996 - 2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201号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