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从武大生物系毕业分配到中科武汉植物园工作,我就一直从事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及植物分类研究。曾主持过神农架的植物资源考察、参加过“湖北植物志”直到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转向了猕猴桃开发利用的新天地。从此,我的后半生就与这小小的猕猴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路走来,不觉已近40年,虽然年逾八旬,但我仍停不下脚步,舍不得离开陪伴我数十年的猕猴桃。

从跋山涉水,在崇山峻岭中进行猕猴桃资源调查,到选育出“武植3号”、“金桃”、“金艳”等一系列享誉中外的猕猴桃优良品种,再到大面积的近推广应用,让社会增加财富,让农民脱贫致富。我觉得总有做不完的事,尽不完的责任。

虽然我们的科研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中科院及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但如果不把科研成果变成社会生产力,为民众造福,那就是废纸一张,一文不值!

我长期坚持在农村指导农民种植猕猴桃,1985年在建始县红岩镇黄木垭村建立了第一个猕猴桃生产示范基地,30年我从来示离开过建始,现在已发展到两万多亩,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河南省西峡县聘请我作技术指导,使该县十余万亩猕猴桃的科学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优质果品率从30%达到80%以上,果农亩产的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许多农民因此能脱贫致富。去年利川市最边远偏僻的一个贫困村—谋道镇兴隆村找上门来,要我帮忙指导他们种猕猴桃,他们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使我无法拒绝。今上春天他们已发展了2000多亩,现在长势很好,估计明年就可见到希望之果了。

在猕猴桃生产中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这就是进一步研究、解决。目前发生的毁灭性溃疡病已成了世界性的难题,不仅我国猕猴桃感染此病,就连猕猴桃生产大国的新西兰和意大利也无法幸免。因此,选育高抗溃疡病的新品种就成了当务之急。我带着此问题经地多年的努力,已发现了具有抗溃疡病性能的优良株系,我将进一步努力,争尽快有所突破。

猕猴桃的根为肉质,很不耐水渍,连续淹24小时就是死亡。这给猕猴桃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局限性。以前只能在排水方便的山区种植,而容易积水且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则成了猕猴桃生长的禁区。现在我们已发现具有耐水湿的新品种,可以打破禁区。目前已在武汉市蔡甸区种植两百多亩示范基地。此举将为我省猕猴桃的发展开辟广阔开地,给江汉平原的农民增加一条致富的新门路。

我的猕猴桃梦将越做越甜美,直到我有一天醒不过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