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书遐
2016.11.14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一、简介 

  傅书遐,男,江西南昌人,无党派人士,副研究员,19161118日出生。1938年考入四川大学园艺系。1943年在江西静生生物调查所任采集员;之后又转至江西永丰藤田正峰中学任教员。抗战胜利后由江西转上海、南京到北平,1946年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任采集员。解放后,静生生物调查所等单位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傅书遐任助理研究员。19598月调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傅书遐是我国著名的分类学家,主要从事景天科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业绩卓著。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志编委、《武汉植物学研究》副主编,并获得过湖北省政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及国家自然科学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为我国的植物分类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119日,傅书遐因病在武汉逝世。 

  二、生平 

  傅书遐,19161118日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傅冰芝为前清秀才,及留日、留美清华公费生,在美国长达9年。傅书遐少年时代与母亲寄住于南昌的外祖父家,外祖父教书生活艰苦,因此,傅书遐扎下了体弱多病之根。1928年,傅冰芝回国后,全家移居塘沽,傅书遐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初中部。他年轻时兴趣爱好广,喜欢读书、剪报、集邮、打乒乓球、打桥牌,15岁时就有极娴熟的英文打字技巧。还喜欢听京剧、拉二胡。晚年因病不能外出,曾请求中央电视台播放京剧《坐宫》,电视台满足了他的要求。他的这些爱好多半是在南开时培养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只身南下,从北平回到四川五通桥家中。对五通桥的地理、地质都很感兴趣,并得到夏湘容老师的指点。傅书遐因病没有读高中,全靠自学考入四川大学园艺系,毕业论文是有关细胞染色体的研究。 

  1943年傅书遐到地处江西泰和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所长是胡先骕教授。胡老对他十分爱护,热情培养,在家亲授植物分类学。同时,他还受到陈封怀教授的辅导,从而掌握了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技能。 

  1946年复原到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后,奉胡师命,先清理日本人窃走又退还的宝贵书刊,后研究植物腊叶标本,从蕨类植物开始,按科属顺序至种子植物,并做叶子的拓片,做得十分清晰。晚间抄写打印美国梅乐尔等编著的《东亚植物文献目录》(MerrillE.D. & Walker, E.H.: 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1938),该文献解放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傅书遐是胡先骕教授解放前的最后一个学生。1947年胡老派他去台湾大学核对植物标本,并提取复份,这对傅书遐是一个很好的进修机会。他在台大遇到蒋英教授、李惠林先生和日本的正宗严敬教授。一年后回北京,因不适应气候变化,返京后旧病复发,但仍继续坚持工作。 

  解放后,静生生物调查所等单位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址迁到西郊动物园陆谟克堂。该堂是原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为纪念法国生物学家陆谟克(Jean-Baptiste Lamarck)而兴建的,这里集中了我国的植物分类学工作者,第一任所长是钱崇澍教授。研究工作首先是编写《中国植物科属检索表》,为编《中国植物志》打下基础,除已有专科的专家编写外,傅书遐担负余下的34科。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家编写《中国蕨类植物志属》。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蕨类植物方面的中文著作。他是在一手抱着幼小的女儿,一手抄稿子的情况下完成的。后来继续出版的著作是《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蕨类植物门》,以及其它一些短文。 

  傅书遐因病在家半休时,自学孢粉学、木材解剖学、细胞学,以及最感兴趣的苔藓植物,采集制作了许多小标本,还自学德文、俄文、拉丁文,晚年又学日文、法文,写下各种笔记有数十册。他接受郑万钧教授的邀请,参加过《中国树木志》的部分编写工作。1957年他终于病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休养后,才恢复健康。因当时要进一步开展华中地区植物分类的研究工作,经武汉植物园主任陈封怀教授争取,傅书遐全家于19598月迁来武汉,行前蒙吴征镒所长所惠,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有关植物分类学书刊复本百余册,赠送给了当时的武汉植物园。 

  1959年到武汉植物园后,分类方面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首先是要使标本馆管理工作正规化、标准化。一系列学术和技术工作,傅书遐均带头示范,从而为日后编写《湖北植物志》等项工作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整理模式标本照片,这是根据秦仁昌教授二十世纪30年代初在英国邱园标本馆内拍摄的两万余张中国植物模式标本照片底片加印的。因为照片较小,定名很难看清,傅书遐抄打了一遍定名,贴在56本大型像册上,珍藏在武汉植物园标本馆供参考。这些模式标本照片在湖北省是唯一的,全国也不多见。 

  在培养人才方面,傅书遐给青年科技人员讲授过劳伦斯的《维管束植物分类学》(LawrenceG.H.: Taxonomy of Vascular Plants)、拉丁文和外文打字,以及标本馆管理基础知识等。晚年计划培养研究生,做景天科植物的染色体分类研究,终因病未能实现。 

  傅书遐还经常为兄弟单位鉴定标本,为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安徽大学等大专院校研究生审查过毕业论文,评审过所外副研究员职称的应试材料,因此,他的朋友遍及海内。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曾在其口述传记中提到,21世纪初,曾有过很多有关上世纪胡先骕、郑万钧两位先生关于活化石水杉重要发现的报道,其中有篇报道说,约在1946年,胡先骕先生在其助手傅书遐先生的协助下,查阅文献,得知产于四川万县磨刀溪村的水杉,应是1941年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根据化石植物建立的古植物属Metasequoia的植物。这个鉴定明确后,胡、郑两先生才联名于1948年正式发表了水杉属Miki ex Hu & Cheng和新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Cheng。王文采先生说,看过以上文章他才知道,在水杉发现的过程中,傅书遐先生在协助胡老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和傅先生相识的30多年中,竟从未听他谈及此事,由此可见傅先生乐于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名利的高尚品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正常的科研秩序。武汉植物园新建占地686平方米的二层楼标本馆,并经常与国内外标本馆交换腊叶标本,傅书遐亲自起稿抄打。由交换所得标本及文献等,均存于标本馆。他曾接待过董必武副主席和一些知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如陈焕镛、郑万钧、张肇骞、俞德浚、陈邦杰、陈心启、王文采和汤彦承等,并经常接待兄弟单位的同行们来查阅标本。 

  傅书遐参加过集体编写科普小册子,后以主持人名义,编写《湖北植物志》共4卷。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植物志》34卷第一分册景天科的编著工作。还曾发表景天科植物研究的学术论文及新种。 

  十年动乱期间,傅书遐去浠水、咸宁等县,搞糖化饲料及规划工作。他坚信植物分类学工作是有希望的,因而满怀信心,勇往直前,继续深入研究分类学,写植物志。他利用节假日,到工作室解剖标本并绘解剖图纸。他曾两次去神农架林区,采集植物标本,历尽千辛万苦,抱病工作;后来去庐山开会,因病不得不提前回汉,他请医生只开半日休假条,坚持半日工作。由于休息不足,接待来访者及往来书信频繁,从此体力没能恢复。 

  傅书遐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志编委、《武汉植物学研究》副主编及武汉植物研究所分类室主任。并获得过湖北省政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及国家自然科学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傅书遐的一生,是与疾病斗争的一生,是自学成才的一生。他早期以研究蕨类植物分类学为起点,后来扩大为高等植物分类学,晚年专攻景天科。他一生热爱自己的事业一植物分类学、植物标本和文献。在他的遗书遗物中,均可找到小标本和文献笔记的小条,在书上有注释。他对工作从不拖拉,记忆力也非常好,特别是在熟记文献方面。 

  傅书遐为人廉洁正直,勤俭朴素,从不请客送礼,不吃任何招待饭。邮寄信件及交换资料等,从不向公家报销邮费。他在家的饮食也很简单,除中等伙食外,工资全部作为智力投资,买书和订报刊杂志。他一生从不买家具,女儿曾坚持为他买了一套价值百元的衣服,而他只在接待外宾时才肯穿。他还告诫家人,生活上向低水平看齐,工作学习上向高水平看齐。只要工作需要,他经常自费请人抄打文献,自费自制文献等等。 

  1977年,傅书遐病趋严重,医嘱服用利付平(当时尚无国产),自费买药数百元,不肯报销。他带病工作一直坚持到1985年底,心力交瘁,行动实在艰难,上下班时,三步一停,五步一歇,不得不在19861月把未完稿《横断山脉景天科》拿回家,准备在家工作。谁知仅三四天时间,就与世长辞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湖北植物志》第三、四卷及其他稿子尚未印出。 

  傅书遐去世后,同志们送他一盆雪白的茶花,说他的一生象此花一样洁白无瑕,清高自守,既无哗众取宠之心,更无争芳夺艳之意。  

  三、主要事迹 

  1、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分类学研究室和标本馆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武汉植物园从1956年筹建到1959年主要开展了湖北西部的植物釆集调查工作,收获颇丰。为了深入开展华中地区植物分类的研究工作,经武汉植物园主任陈封怀教授争取,傅书遐全家于19598月由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迁来武汉。1959年到园后,傅书遐被任命为武汉植物园植物分类室主任和标本馆馆长。分类方面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首先是要使标本馆正规化,标准化。一系列学术和技术工作,傅书遐均带头示范。他率领一批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华中农学院毕业来武汉植物园工作的大学生,开始了湖北植物志编研和景天科的分类学研究工作。 

  2、主持湖北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可谓为此呕心沥血、奋斗终生! 

  傅书遐主持编写《湖北植物志》共4卷。开始困难重重,标本缺乏,采集记录不完全,许多标本未订名,参考书也不够。经过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交换标本,馆际互借书籍及复制缩微胶片等途径获得有关资料。同时还要到兄弟所标本馆核对标本。傅书遐专心致志于这一切,虽曾遇到过许多预想不到的干扰和阻力,他都坚持抵制过来,与分类室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了《湖北植物志》的编著工作。印刷第一、二卷前,傅书遐亲自仔细认真地进行校对一字一句地检查,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这两卷终于在1976年及1979年相继出版,在省级植物志编研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第一卷包括裸子植物亚门及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三白草科及樟科,共48科,插图678幅。第二卷由罂粟科至清风藤科。第三卷凤仙花科至桔梗科。第四卷为菊科及单子叶植物纲各科。每卷后附有中文名及拉丁名索引。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湖北植物志的编研工作中,2001-2002年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湖北植物志1-4卷全部出版完成。吴征镒院士、王文采院士为新版的湖北植物志作序,给予其高度评价。湖北植物志的出版为湖北省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以及华中地区乃至中国的植物分类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湖北植物志的编研工作曾获得2005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也告慰了傅书遐在天之灵! 

  傅书遐是著名的景天科植物分类的专家,主持了《中国植物志》34卷第一分册景天科的编著工作。 

  3、普及分类学知识、提携后人,为武汉植物园播下分类学研究的种子。 

  傅书遐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武汉植物园受到过他的教诲和帮助的人很多,尤其在普及分类学知识和标本馆工作技能方面。手把手教导标本馆工作人员标本的基本管理常识以及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傅书遐具有很好的植物学拉丁文基础,他不定期举办讲习班,给分类室的年青人传授拉丁文知识。有位年青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标本釆集员,学拉丁文没有用处,傅书遐讲课时,他往教室外跑,傅书遐追出教室,硬是将这位年青人找了回来听课。傅书遐英文打字的功夫是了不起的,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时,他将美国梅乐尔等编著的《东亚植物文献目录》(MerrillE.D. & WalkerE.H.: 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1938)—书在英文打字机上抄打出来,该文献解放后留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在武汉植物园的老员工中还有不少人是接受过傅书遐英文打字技巧培训的,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他们都感到受益匪浅。在傅书遐的指导和帮助下,武汉植物园分类学研究队伍成长壮大起来,成为华中地区植物分类和区赛地理研究中坚力量。傅书遐播下的分类学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后继有人。 

  数十年勤耕风长思师表 四大卷植物志永留人间  

  四、主要代表性著述 

  1中国景天属之新种 植物分类学报,19511(1):123-125. 

  2中国蕨类植物生物学通报,1953, (10): 374-379. 

  3中国蕨类植物志属1-203科学出版社,1954 

  4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蕨类植物门1-280科学出版社,1957 

  5湖北植物志第一卷508湖北人民出版社,1976(题目负责人,主编) 

  6湖北植物志第二卷522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题目负 责人,主编) 

  7湖北植物志第1 ---4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主编) 

  8中国植物志 第三十四卷第一分册 景天科31-220科学出版社,1984 

  9关于唐古红景天 植物研究,1986, 6(4): 157-160. 

  10安徽景天属一新种(与王学文合著)植物研究,19866(4): 137-139. 

  五、参考文献: 

  1吕烈英 怀念书遐同志.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 6 (1):84—86 

  2王文采口述;胡宗刚访问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2009 

    

                                               (撰稿人: 傅登祺 郑重 李建强 刘绍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