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综合新闻

武汉植物园牵头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樟科》出版

    9月,武汉植物园牵头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樟科》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是武汉植物园完成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专项“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志编撰”的又一科研成果,也为我国植物园界巨著《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大家族”中喜添“新成员”,由吴金清、徐文斌、申健勇担任主编,还有国内十个植物园的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本书的编撰工作。

  樟科是木本植物的一个大科,是集材用、药用、香料、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于一身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科起源古老、分布广泛、种类众多。同时,樟科也是被子植物分类最为困难的科之一。最早的樟科化石记录可追溯到白垩纪中期, 经过漫长的演化,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樟科植物约有45属,2000~2500种。我国有樟科植物25属,445种,大多数分布集中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少数落叶种类(如山胡椒属和木姜子属)分布较北,大体来说以秦岭淮河为其北界。

  樟科植物多高大、常绿乔木,且具有芳香气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正因如此,野生樟科植物常遭受人为破坏,导致部分物种资源量减少,生存受到严峻威胁,目前已有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卵叶桂(Cinnamomum rigidissimum)、润楠(Machilus nanmu)、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楠木(Phoebe zhennan)10 种樟科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作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受到法律保护。我国许多植物园及树木园都对樟科植物资源进行了收集与迁地保护,同时,很多苗圃也大量培育樟科植物种苗,一些樟科植物在培育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仍有数量众多的樟科植物由于缺乏最基础的生物学资料,影响了迁地保育工作的实施。

  为了能够全面地获得樟科植物迁地栽培形态特征、物候、栽培技术等基础数据,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对比,为樟科植物后续的科研、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武汉植物园于2015年启动了樟科卷的编撰,并联合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植物园、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杭州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西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共同参与《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樟科》的编著,经过多年艰辛的努力,樟科卷终于得以面世。

  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樟科植物18属112种(含变种),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940余幅。每种植物介绍了中文名、学名、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等信息。引种信息和物候信息按植物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由南往北排列。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栽培于各个植物园的樟科植物种类统计表、各相关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本书涉及的樟科植物中文名和学名索引。可供农林业、园林园艺、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樟科》

 

植物情况介绍

书籍内容

 

园艺中心 徐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