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前沿高端学术交流论坛
2019/03/18 | 来源:科研处 罗巧芳| 【字号: 】【打印】【关闭

  一、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2019年3月22日(周五)

  论坛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1007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

   

  注:40分钟报告,含10分钟交流。

  三、特邀报告嘉宾简介

  丁士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第四批“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以及沉积物污染过程、机理与效应的研究。基于薄层扩散平衡、薄膜扩散梯度、荧光传感等原理研发了多种采样监测技术与设备,实现了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30余种目标物(磷、硫、重金属、类金属)的高分辨、同步、原位(原状)检测,同时搭建了技术推广平台。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权威学术期刊。受理发明专利24件,授权13件(第一完成人12件)。

  王小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曾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荣誉。主要从事第三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多次组织高海拔科考,并针对高寒环境研发了3种新型采样装置,在第三极和北极建立了POPs观测网,填补了国际观测计划的盲区,显著提高了全球POPs大气监测的能力。首次提出利用冰雪POPs指纹谱示踪高原大气环流的新观点;建立了高寒环境中多尺度POPs迁移模型,定量评估了南亚向青藏高原的POPs输入量,为理解全球变化影响下POPs污染物的循环机制及其对高纬、高海拔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新认识。担任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编委,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三极污染专刊客座编辑。主持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性研究专项子课题、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项目。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7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2500余次。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务院《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大篇幅收录,同时被Nature专题报道及多次入选国家级科学评估报告及国内外经典图书。

  王宝利,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2015年12月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转职于天津大学。主要从事河流、水库等碳、氮耦合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现主持多项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资助的研究项目。已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ical Geology等期刊。

  唐建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一直从事海岸带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过程研究,在莱州湾以及黄渤海大气-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与传输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与面上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10 余项。发表SCI论文70 余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ES&T、JGR、EP等期刊上发表30篇。论文被引用2400多次。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请提前10分钟入场!

  湖北省植物学会 武汉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相关附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支持: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